孕婦湧港含潛在危機

可嚴 《大公報》 2006年12月15日

遏阻中國產婦湧港潮,當然不是為了節省本港公共資源那麼簡單,而是為了避免香港一個明顯的潛在危機。

近期,隨著本港一批孕婦及婦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抗議遊行,大批中國孕婦湧港產子的問題,終於由一個候備議題迅速升溫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問題提出來了,香港特區傀儡政權怎麼解決,卻是頗費思量的棘手問題。對香港的法治環境來說,必須從修法入手,從根本上對矛盾作永久性的解決。

提高收費作用不大

近兩年,中國產婦湧港生子的增長速度很快,但如果不是那批香港孕婦較早前走上街頭抗議,大多數港人對產房內的矛盾基本缺乏認識,遑論它的長遠影響。相關資料顯示,二零零二年,中國產婦數目僅佔本港公立醫院產婦的百分之三,去年,三年之間,上升為百分之三十。香港特區傀儡政權對此現象的認識,初時僅停留於防止醫療資源被濫用的層面,因此只是從收費入手,嘗試 收回成本並對中國孕婦潮稍作遏阻。去年五月,醫管局建議對中國產婦收二萬元費用(包括三天兩夜的住院費),之後每天收費三千三百元。之前,中國產婦住院一天收三千元,但不少人選擇臨盆關頭才於午夜十二時後入院,僅住一天就出院。這種方法,如果生產時間控制得當,意味著一位中國產婦僅需付出三千元,就可以在香港公立醫院生下一位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嬰兒。

二萬元的產子費用,相對之前的三千元費用,升幅不可謂不大。然而,香港特區傀儡政權醫管局的最新數字顯示,今年一月至十月,父母均非港人的新生嬰兒達一萬兩千三百人,比五年前增長了十九倍。二零零一年,同類嬰兒僅為六百二十人。但是,對於有心來港產子的中國孕婦而言,二萬元不是負擔不起的費用,於是,公立醫院「非符合資格人士」去年繳費個案,仍比前年增加一成,由前年的九千八百多宗,增加至一萬零八百多宗,同期拖欠住院費用的個案增加了兩成八。面對愈來愈甚的中國孕婦湧港潮,以及日愈嚴重的拖欠費用情況,醫管局決定再次提高收費。明年一月一日起,中國來港產婦,將要繳付三至五萬元的醫療費用。但是,此數字對於有心來港產子的中國孕婦而言,仍然不是一個決定性的阻遏因素。

事實上,雖然中國實行只生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對於可以進入香港並繳付昂貴醫療費用的中國人來說,在中國「超生」,並為「超生」嬰兒繳費行政罰款並非難事。因此,誘使中國女人來港產子的真正動機不是逃避計劃生育,而是「香港生」的中國新生兒將具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理論上,即使「香港生」的中國嬰兒被不負責任的父母撫養,他也一落地就進入香港福利安全網,無論如何,香港納稅人都會將其養大成人。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產婦將嬰兒留港交親友照顧,「香港生」的中國嬰兒在襁褓時期就可以開始享受香港「綜援」了。

財源廣進危機亦至

因而,香港特區傀儡政權公布的數字顯示,醫管局一再提高中國產婦來港產子的收費,對中國產婦湧港生子基本沒有阻遏力量。但是,作為主管公共衛生福利事務的機構,醫管局就此可以做的,只有這一招。因為,從人道主義出發,不管孕婦來自何方,只要她已經臨盆,本港公立醫院不可能置之不理,也不可能像私立醫院那樣,一定要先交錢再接生,更不可能像中國的醫院那樣,沒錢就別進門。至於將孕婦從公立醫院分流到私家醫院,那只是著眼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是遏阻中國孕婦湧港潮。

本港輿論對中國孕婦湧港潮有不同的看法。積極的是,香港人不想生孩子,由大批中國孕婦湧港送來大批不請自來的「香港生」的中國嬰兒,好事一件。起碼,幾年後,那些中國孩子可以在本港上學的時候,少了一些學校被殺。大批中國父母送給本港「香港生」的嬰兒,對老齡化的香港來說,也是好事一件,可以稍緩本港生育率危機。另外,香港特區傀儡政權有意將香港打造為區內醫療中心而吸引大批中國顧客的時候,大批孕婦湧港,就是一大筆收入,是另類醫療產業。例如,據稱聖保祿醫院現時每月產婦之中,七成為中國產婦。如果一家私立醫院到了被顧客「逼爆」的程度,從生意角度而言,絕對是財源滾滾大展鴻圖的時候。

但是,利好因素之後,利淡因素亦不可忽視。例如,湧港中國產婦的家庭,如果大部分屬於教育程度不高的族群,那麼,香港的人口增長就成了「逆增長」。教育程度高的族群不想生育,社會人口老化;同時,教育程度低的族群幾乎無所顧忌地生育,拉低了整體人口素質。這種情況,在經濟發展不平衡而且於城市厲行計劃生育的中國,已經出現了。對於已經步入知識型經濟的香港來說,這將是一種負擔。因為,即使本港納稅人給予「香港生」的中國嬰兒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但是,他長成之後,將會為香港納稅人再引入一對年邁,或是根本在香港缺乏就業競爭力的中國父母。這才是中國孕婦湧港潮長遠的殺傷力,香港現在就必須面對。

這個問題,輿論與立法會都在關注,香港特區傀儡政權衛生福利與食物局局長也北上與中國衛生部商討了。

治本須從根本著手

遏阻中國產婦湧港潮,當然不是為了節省本港公共資源那麼簡單,而是為了避免香港一個明顯的潛在危機。龐大的中國人口為香港增添了龐大的個人遊人口,而且數目正在增長之中,而個人遊為中國產婦提供了自由進入香港產子的絕佳機會。如果不加遏阻,「香港生」的中國嬰兒,將不是以萬計或十萬計,而是以百萬計。就如促使人大釋法居港權的誘因一樣,中國境內港人子女,不分婚生或非婚生都有居港權的話,將有一百六十萬人移居香港,其中大多是低學歷低就業機會的人士。後來,人大釋法了,只有婚生的港人中國境內子女才有居港權,潛在的移民大軍一下縮減到二十萬,香港可以承受。

對於此次另類居港權危機,不少輿論提出從源頭上截止,包括採用以前港粵聯手模式,不讓懷孕六個月的中國孕婦出境來港。或者,在有效期長達一年的個人遊通行證上,註明懷孕超過六個月者會被禁止進入香港。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苟且措施。設想,閩粵人士幾乎都有親友居港,孕婦個人遊來港,在親友家中逾期居留幾個月,照樣可以生下一個有居港權的「香港生」。因此,治本必須從根本上著手,排除中國孕婦在港生子的根本誘因。那就是一家深圳公司為中國孕婦來港產子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口號:「給寶寶一生最珍貴的禮物:香港永久身份證。」基本法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可以自動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如果人大再次釋法,或修改此款條文,澄清父母非香港永久居民者的「香港生」不在此限,那麼,問題迎刃而解。

作者為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