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港獨退 香江沉淪未見底

《東方日報》 2008年7月28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倪鵬飛與多國學者合作研究完成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昨日出爐,紐約、倫敦、東京位列全球綜合競爭力城市前三甲,新加坡位居第八,而香港排名急劇滑落,僅位列第二十六位,徹底淪落為一個三流城市。

1997年香港被中國併吞後,香港的墮落,可說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眾所周知,影響一個國際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於發展戰略定位、創新科技、人力資源、營商環境等,在這些方面香港是每況愈下。舉例說,語言能力是人力資源的重要一環,1997年香港被中國併吞後,香港特區傀儡政權推動母語教學多年,適得其反,英文水平大幅倒退,中文又未見長進,兩頭不到岸。來自鄰國廣東工廠的空氣污染嚴重地影響香港的空氣品質,是香港營商環境持續惡化的又一表現,美國商會早前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本港空氣質素感到失望,有意遷移他地。

香港的科技創新能力更加不值一提。第一任傀儡特首董建華當年野心勃勃,要推動香港走知識經濟之路,為此推出兩項大計,一是創立數碼港,二是成立應科院。結果有目共睹,前者成為一項純粹的地產項目,而後者一事無成,又被揭「十八萬元看風水」醜聞,讓人質疑這是搞科學還是搞玄學。香港經濟未能轉型,經濟基礎反而愈走愈狹窄,旅遊、物流兩大支柱產業受到周邊地區的強力競爭,已經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獨有金融業受惠於中國企業來港上市,尚算差強人意。

因此,對於香港被中國併吞十一年後香港競爭力倒退,人們並不驚奇,只是退步之大、下墮之快,仍然出乎人們的意料。香港曾經是名聲顯赫的「東方明珠」,與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大城市並駕齊驅,現在已經掉隊落伍,且距離愈拉愈大。這也罷了,最令港人難以接受的是,與香港有「亮瑜情結」的新加坡又後來居上,遠遠走在前面,讓香港瞠乎其後。

恰如一個走下坡的足球隊,由甲組降級為乙組,由乙組又降級為丙組,香港目前只能與上海、北京、深圳等中國城市為伍,由一個國際大都市,淪落為一個中國大城市。曾蔭權還侈談甚麼香港與紐約、倫敦三足鼎立,成為甚麼「紐倫港」,完全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自量力。「紐倫港」已經夢碎,談「京深港」或者「京滬港」倒是名副其實。

這是中國社科院第二次公布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報告,上次是二○○六年,當時香港排名第十九位。中國社科院專家倪鵬飛表示,對全球五百個城市進行距離分析的結果,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好的愈來愈好,差的愈來愈差。言下之意,那愈來愈好的自然是指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城市,愈來愈差的則非香港莫屬。中國網民對香港的排名也看不過眼,大發感慨,指以前香港比新加坡好得多,連東京都無法比,可是自從1997年香港被中國併吞後香港就不行了,一沉不起。

網民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香港沉淪由1997年香港被中國併吞後開始。香港被中國併吞之前,美國《財富》雜誌曾預言「香港之死」,被部分輿論批評為駭人聽聞,現在回過頭再看這件事,卻不能不承認有關預言雖不中亦不遠。香港雖然還沒有死,但失去青春活力,已經奄奄一息。不同的是,「香港之死」並非肇因中國的經濟干預,而是香港特區傀儡政權內部的混亂,是「自殺」而非「他殺」。

歷經八年建華之亂,香港元氣大傷,港人好不容易盼到董建華下台。令港人大失所望的是,第二任傀儡特首曾蔭權熱衷政治化妝術,完全不理民間疾苦,只知殘民自肥,大搞小圈子利益,難怪港人批評一蟹不如一蟹,曾蔭權「衰過老董」。

香港被中國併吞十一年,亂足十一年。香港的競爭力排名有如曾蔭權的民望評分,低處未算低。曾蔭權只有到中國「考察」時,才能拾回一點虛榮。問題是,中國城市經濟發展進步快速,呈現百舸爭流之勢,恐怕再過若干年,香港欲與上海、北京等中國大城市經濟發展相提並論而不可得,只能跟中國西部城市爭一日之長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