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之後政局大重組

徐永明 《明報》 2006 年 9 月 20 日

這個周末,台北市倒扁群眾發動了所謂「圍城」遊行,將靜坐地點由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移到台北火車站前的廣場。整個過程參與的群眾相當多,加上紅衣斑斕,聲勢驚人。隔一天,綠軍重回凱道,強力動員下,打出台灣人Vs中國人,來區隔出綠、紅兩軍的差別,很明顯的,兩場遊行,除了在比人數誰多之外,重點還是在界定倒扁與挺扁之間的差別。

倒扁的,認為是反貪腐對上貪腐的﹔而挺扁的,則定性為政治鬥爭,是本土政權保衛戰,雖然顏色上有替換,但顯然還是回到原本藍綠對峙的局面,陳水扁總統更是傳話說,有信心,做到2008年五二○,絕不輕言下台。此時,球又回到了火車站前的倒扁總部。

雖然,紅綠對抗複製了藍綠格局,但是還是有相當的政局重組蓄勢待發,尤其李登輝最近的一席話,認為群眾運動與司法都不可能解決目前的僵局,唯有回到國會來解決,這句話是否代表李登輝支持倒閣,透過王金平取代蘇貞昌,來建立一個跨越藍綠的大聯合政府,在他手舞足蹈中,顯示不無可能。值得注意的,當施明德還苦坐在台北火車站前,李登輝已經悄然回到了政局的核心,認為陳總統要分享權力,才能解決目前的阻力。

同一天,一點時間也不浪費地,呂秀蓮副總統就與王金平聚餐,談的雖然是國會外交,但是媒體眼睜睜看的是,呂王結盟是否可能,會不會成為新興的第三勢力,甚至作為民進黨與國民黨之外,2008年的第三組總統候選人。這個意向,在李登輝不斷強調台聯子弟兵,要站穩中間立場,甚至要與泛綠保持距離的說法中,形成強烈的印象。

其實,當九一六主辦單位台灣社拒絕呂秀蓮出席,甚至要求呂表態與陳總統同進退時,民進黨與陳總統就已經站穩深綠的立場,隨時要給呂秀蓮一個叛徒的大帽子,同時讓蘇貞昌與謝長廷不敢造次。更深層的,也準備好2008呂王結盟時,李登輝往中間移動籌組第三勢力,陳水扁則順勢接收獨派領袖的地位,以台灣社來壓制民進黨內部的派系鬥爭。

這個泛綠大風吹,節奏與時機都相當精準,阿扁與李登輝都深知對方的盤算,差別只是王金平接閣揆的時機﹕對李登輝而言,愈快愈好,愈容易同時裂解藍綠,將國民黨的本土派與淺綠加以凝固成第三黨﹔對民進黨而言,一定要等到明年初形成總統候選後,再透過閣揆交換王金平的支持,以孤立馬英九的社會基礎。

可惜的是,還被靜坐綁在台北火車站的施明德,雖然創造出紅衫軍的認同,卻身陷政局的圍城。

作者為﹕台灣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