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當年知道這樣普選特首,香港人會同意嗎?

2013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匪曉陽向立法會建制派議員披露中國對香港2017年普選特首的底線,證實了近期甚囂塵上的預選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提名委員會將把中國不接受的人篩走,使這些人無緣接受香港選民的選票洗禮,這樣的普選,與香港人認知的普及而平等選舉,有巨大落差。喬匪拋出的底線,會使這次政改過程掀起多大波濤,已經成為懸念。另外,中國有沒有想過:經過預選機制後當選的特首,認受性可能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特首也有所不如,這樣的特首能否實施有效管治,是一大疑問。


阿爺亂咁講 人治管香港

中國強硬程度 堅持主權以外僅見

喬匪的講話內容,有兩個情况值得討論,一個是以我為主、操諸在我;另一個是忽略特首產生辦法的兩大原則。

所謂以我為主,操諸在我,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喬匪說不接受與中國對抗的人當特首。所謂對抗,以愛國愛港來檢驗;何謂愛國愛港和不能與中國對抗的標準,喬匪明言難以用法律條文規定,基於缺乏客觀準則甄別,有理由相信,「愛國愛港和對抗」最終會淪為憑主觀偏見、好惡以至夾雜個人恩怨等因素的政治審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層以我為主,操諸在我還涉及提名委員會,第二層則連這個也排除,中國實行絕對權力。

喬匪說「怎麼判斷誰是與中國對抗的人,首先由提名委員會作出判斷,其次要由香港選民作出判斷,最後行政長官人選報中國任命,中國會作出自己的判斷,決定是否予以任命」。這一番表述所說3個「判斷」,有可能不一樣,也就是說,不單是「香港選民的判斷」中國不一定接受,連控制程度極高的「提名委員會的判斷」,中國也不放心,留下「會作出自己的判斷」的空間。其安全系數極高,反映就特首選舉,中國最終只相信自己的判斷。這是30多年來,中國就香港事務,除了堅持主權寸步不讓以外,僅見的強硬立場。

但是中國憑什麼判斷誰是與中國對抗的人?屆時若只說「他們與中國對抗,衆所周知,他們也理應心知肚明」云云,難以服衆,中國應當拿出「對抗」的具體事例,讓香港人判斷是否合理,否則大石壓死蟹,香港人不會心服。中國就特首普選完全脫離香港實際情况,這種取態若30年前披露,或在1990年頒布《基本法》時講清楚,香港人會同意嗎?這樣就難怪在民主進程上,不少香港人都認為中國背信棄諾。


京官稱反共不能選香港特首  惹泛民炮轟


必須實事求是回應香港實况 勿違循序漸進原則

回歸基本法,第45條規定,「特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况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喬匪的講話,有偏離這兩大原則之嫌。

就特首產生辦法,香港的實際情况是什麼?回歸16年實踐,歷經董建華、曾蔭權和現任梁振英3名特首,都是由小圈子選舉產生,未獲市民廣泛授權,認受性低,加上政治結構畸形,在立法會,政府與議員的關係,不單反對派是明反,建制派也不時變成反對派,結果,政府沒有鐵票支持,施政舉步維艱,董建華曾蔭權任內施政失效,屢見不鮮,梁振英政府現在也飽受困擾。若檢視香港的實際情况,透過特首普選產生辦法,從制度上調整,例如實行真普選,讓特首取得最大多數市民授權,增加認受性,另外,讓特首可有政黨背景,由他在議會組成足夠支持的執政團隊等。這些都是2017年特首產生辦法應該顧及的問題,但是中國現在展示出來的,卻是希望以提名委員會扭曲民主選舉,意圖操控一個選舉前已經知道結果的所謂選舉,中國這種想法和做法,是脫離了香港實際情况。

中國若認為經預選篩走所謂「對抗」中國的人之後而當選的特首,會得到更多授權和更大認受性,只是主觀願望。實際上,若當選的特首因為一些人被剝奪選舉權之後,才得以當選,則這樣的特首會得到廣泛而足夠認同和支持?是一大疑問。過去的特首選舉,雖然由選舉委員會的小圈子選舉選出,但是在2005年補選、2007年和2012年3次選舉,泛民人士都有機會參與競逐,他們雖未獲得足夠支持而無法入閘或落敗,當選的曾蔭權仍然可以說打敗了挑戰者李永達和梁家傑,梁振英可以說贏了何俊仁;若特首普選排拒泛民人士同場競逐,不公平的實質,矮化了當選者的權威,認受性連過往的選舉也不如。

至於喬匪的講話忽略循序漸進原則,主要是選舉委員會的小圈子選舉,容許泛民人士參與競逐,提名委員會的判斷,則是以缺乏客觀準則的政治審查,把被判斷未符合「愛國愛港」要求、「與中國對抗」的人踢出局,這個情况與循序漸進背道而馳,實際上是倒退。

喬匪講清楚中國對特首普選的底線,比靠中間人傳話為佳。但有關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及政治審查的爭議極大,在特區政府仍未開展五部曲之前,中國擺出如此強橫的姿態,相信與「佔領中環」得到廣泛迴響有關,中國期望先聲奪人,壓倒反對力量和瓦解香港人鬥志。喬匪這番講話會否收到預期效果,尚待觀察,但是,香港人爭取普選已經數十年,今年已到達臨界點,學者戴耀廷倡議的公民抗命「佔領中環」,只是冰山一角,不少溫和中產都忍無可忍了,中國對香港民情必須要有充分了解,否則極可能犯主觀錯誤。我們期望中國以更具智慧的做法,處理香港人就解決香港管治問題的民主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