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 2012年11月15日 蘋果日報
由陳雲著《香港城邦論》提倡城邦自治,強調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自治的重要性,到大量擁共者解讀自治即為獨立,以為藍色旗海等同反共,隨着這一年間香港政局的轉變,港獨的話題,似乎有其探討的空間存在。獨立是否可行,這固然是一個問題,然而在提出這一個問題前,卻有另一個更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港獨勢力是否有其存在價值。
雖然陳雲於《香港城邦論》一書中指出香港目前「只要自治,不必獨立」,但是自治到最後仍然無法逃離中共對各種詞彙的演繹,高度自治只能夠被理解成容許中國干預香港施政的縮寫,一國兩制亦早已被證實是一國凌駕於兩制之上。一旦繼續自治方針,政治主體仍然會被中共控制,反對聲音就只能夠繼續處於被動,無法融入建制。這對香港長遠而言,必定是有弊而無利,反對中國的聲音只會變得更加響亮, 港中矛盾加深的同時,亦會令雙方關係更趨惡劣。
要解決港中矛盾,必須先讓兩者取得對等;惟有讓一國和兩制取得對等地位,城邦自治才能得到實踐。然而要讓自治成真,要與中國干預香港政策作出抗衡,獨立的聲音是必須要存在的。不論獨立能否成真,為了讓 港中恢復對等,關係重回正軌,香港是需要有一群與大中華一統思想割裂的人去監察政府的施政有否偏頗,會否偷偷將屬於香港的主權拱手相讓給中國。這一點對於自治派而言,是有利而無害。
既然獨立是有其需要,那麼獨立派亦應該是時候對獨立的可行性作出思考,從香港的歷史、文化以及價值觀尋找獨立的理據。單純以割裂港中融合為賣點,是不足以讓足夠多的香港人支持獨立。而以仇恨作基礎提倡獨立,亦不可能持續進行,因為這樣到最後只會讓支持獨立的一方淪為蝗蟲級別的抗爭。
所謂蝗蟲級別的抗爭,可以參考中國上海「異地高考」的問題。由於大量外省人口遷至上海謀生,不少子女會陪同父母到上海生活,這些外來的高考生被標籤成為搶佔上海各間主要大學學位的主要元凶,甚至成為上月底上海市民上街抗議的理由。類似的排外情況在中國的大城市,例如北京或者天津,並非甚麼罕見的事,但當局卻放任這一種仇恨無限地擴張,任由中國人互相仇視,藉此令不滿的矛頭不會指向政府。
這一種仇恨並不會為雙方帶來好處,反而只會加劇磨擦和增加矛盾,即使獨立意識由此衍生,亦不過是將自己降格,累鬥累注定結不出甜美的果實。因此支持獨立到最後必須要擺脫仇恨的束縛,以捍衞自身歷史、文化以及價值觀為由去延續獨立的火炬,去與蝗蟲級別的抗爭作出告別,並以更高的道德水平去與中國作出區別。屆時就算港 中名義上不作分離,香港人的思想卻已經為香港獨立做好準備,此一情況已與獨立無異,獨立就只會是時間的問題。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