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主的使命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2005年4月3日

「民主政制,由於能夠保證人民得以參與政治抉擇過程,及保證被統治的民眾有機會選出向他們負責的統治者,並得在適當時以和平手段更換他們,故此獲得教會相當高的評價。同樣地,教會亦無法苟同於那些細小圈子的統治集團,他們篡奪國家的權力,以謀取個人私利,或者為實現某種意識形態。」(《百年通諭》#46)每當人類社會發生重大事故或面臨危機,歷代教宗都透過發布通諭,表達普世教會的立場,指引社會發展,把福音精神貫徹社會議題中。這些通諭加上部份教會文獻,就成為天主教社會訓導。

《百年通諭》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九一年發布。當時世界正好經歷共產主義政權在歐洲逐一倒下、冷戰結束,以至各地人民在期望和徬徨中不知所措,民主化並非必然。教宗是波蘭人,自然十分明白教會在這時代巨變過程中可以發揮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人們的思想和信念容易受到權勢的操縱,一時得意忘形,淪為極權主義的工具。因此,對基督徒而言,促進和維護真正的民主秩序,更是責無旁貸。

身處變幻莫測的中港政情,我們何嘗又不時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弄清楚事情的表象和其正的面目?「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一個不尋常的時間、不尋常的地方。當天百姓盼望能從殖民地屬民擢升成為「港人治港」承諾中的市民,但政治制度的發展卻跟不上,普選之路佈滿關卡。畢竟,香港的政經大權一直被一少撮人壟斷,狹窄的統治集團的存在,令施政跟大眾的利益和福祉脫節、加深社會分化和階級矛盾。

諷刺的是,即使經歷了兩次「七.一」大遊行,體現了強大的民主訴求後,中央政府以政策代替法律,於去年四月二十六日以釋法為名,修改了《基本法》,令落實民主遙遙無期。董特首的辭職過程透明度之低實在令人咋舌,甚至給我們「騷」味太重的感覺。可是,我們不甘於只當觀眾,而是強烈要求參與其中,跟有關方面進行良性互動。享有權力者不顧人民的和平訴求,尋求和解,反而加大力度精心安排於七月十日進行特首補選,務求在安全系數最高的情況下完全操控選舉結果。

不管誰出任新的行政長官,我們仍然不會放棄政制改革的目標。即使將來的特首民望高企、深得民心,政策和施政手段高強,那個產生他/她的「小圈子」選舉委員會也不應具有認受性。民主化的目的,是透過平等和普及的民主選舉作為手段,還政於民,推動社會改革,使每一個市民的尊嚴和權利得到尊重。民主是我們的權利,促進民主則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