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香港良心

杜葉錫恩
杜葉錫恩

文匯報   2004年6月9日

一部20世紀下半葉的香港史,一定少不得這個名字:葉錫恩(Elsie Hume)。

30歲以上的香港人都知道她。港英殖民時期,她大膽揭發體制內猖獗的貪污現象,為勞苦大眾伸張正義,也為香港人爭取權益。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警隊貪污情況大為改善,她是推助力之一。她被港人喻為"香港良心"、"社會運動家",自己卻是道道地地的英國人。1985年,她與教育家杜學魁結婚,成為中國媳婦,改名杜葉錫恩。

她的一生充滿傳奇。年輕時到中國傳教,後輾轉到港。在港英治下,當時香港貪污成風,她以能說英語的優勢奔走於衙門,為香港人申訴,卻發現政府根本無動於衷,教會也不認同她的作為。1955年的一天,她在教會大堂宣佈脫離傳教士身份,正式挑戰港英體制的腐敗。她歷任市政局議員長達25年,活躍於政壇。她也辦校,與同事杜學魁攜手辦學30年後,兩人於暮年結婚,共度晚年。

讓青年瞭解香港歷史

至今,90歲的杜葉錫恩仍是她創辦的慕光英文書院校監,學校坐落在九龍觀塘山坡上。在擺滿英文書的書房裡,她神采奕奕地接受訪問。

"我觀察美國50年了,它的人權狀況越來越糟。"她說。這幾年,她大量閱讀深入探討時事的調查報告和研究資料,對經濟殖民主義不斷擴張感到憂慮。她在書中寫道:"一種新的殖民主義,正化身為民主出現,向接受其教條的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實際上民主和人權從未得到落實。"

"媒體追求當下的聳動新聞,年輕人無法從媒體獲知真相,對早年香港也全無瞭解。"閱讀她寫的新書《殖民香港》,年輕一代香港人可能會詫異,他們熟悉的法紀嚴明的香港,30年前,貪污和不公正現象卻嚴重得難以想像。

由於獲得信任,向葉錫恩申訴的香港人不計其數,因此她寫的《殖民香港》中的案例非常豐富、生動、真實。當時香港黑道猖獗,警察與黑社會勾結,放任他們的犯罪活動,舉報是徒勞的,因"反貪污部門比任何部門更貪污"。雖知道徒勞,葉錫恩卻無法袖手旁觀,她千方百計舉報,並不斷推動反貪污活動,成為黑社會和貪官眼中釘。她接過一些恐嚇電話,向警方報案要求保護,英籍警官竟說:"我想你需要的是精神醫生。"她害怕過嗎?"沒很害怕。不過有人告訴我,若我是華人,早就遇害了。"

在人權、民意未受尊重的70年代,葉錫恩就主動接見香港人民,並大聲呼籲推動民主政治,使她贏得"民主老鬥士"的稱譽。但是,近年她接受中國委任擔任港事顧問,有人便批評她親中;去年她公開支持基本法23條立法,更多人不以為然,指責她已徹底退化成保守老人。

對此,她回應道:"我不認為我親中,我是親香港。親中是民主黨給我的標籤,對我很不公平,因為我一直在為港人發言,而不是為'中國'發言。"

質疑民主派親美立場

說到"保守",她更憤憤不平:"我想,我比那些所謂民主派更民主。我仍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他們也仍支持我。"

她又說:"李柱銘?去美國投訴基本法,基本法干美國何事?美國憑什麼管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