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博訊》 2007年7月26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說,向青少年推介國民教育是局方未來的工作重點。另 外,教育局日前撥款三千萬,批出一空置校舍,成立新國民教育中心,由左派的工聯會承辦。
政府的說法與做法,是對中共頭目胡 匪錦濤來港發表「回歸」偽慶講話的回應。胡匪錦濤說,「我 想特別強調的是,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 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中國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什麼是國民教育呢?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張永雄說,國民教育是要努力提升香 港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有左報評論說,國民教育是「要做中國 人,要尋中國根,要懷中國情,要本中國心,要圓中國夢,要揚中國魂」。並說, 「當前,有人連第一點仍未做到,自己說是『香港人』,稍有改進的說是『中國的香港人』。」
這麼多「要」,實在令人太沉重。胡匪錦濤認為國民教育的推行手段之一,是「加 強香港和中國青少年的交流」。按照道理,中共建政以來,推行國民教育不遺餘 力,中國青少年「要做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必是無懈可擊了。然而,為什麼早 前中國網站所作的調查,又有60%的受訪者說「下輩子不要做中國人」呢? 既然認為說自己是「香港人」,表示國民身份未能認同,說自己是「中國的香 港人」也只不過是「稍有改進」,那麼為什麼中國精英如郎朗、李雲等都放棄純粹 的「中國人」身份而要來香港做「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人」呢?
實際上,在全球化的時代,置身於一個國際化的城市,而中國又允許香港人持 有雙重國籍,已說明做「中國人」只不過是一種文化認同而已,國民身份認同的意 義並不大。
為推行國民教育出謀獻策,已落實的是在電視新聞前播國歌,未落實的是要學 校舉行升旗禮,以及中國央視在香港落地。倘若這些形式上的「愛國教育」真有效,中國人民必是天下第一愛國了,又何至於半數以上不想做中國人呢?
事實上,每天電視新聞前播國歌,它的作用可能不是洗腦而是反洗腦。試問: 剛播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新聞即報導山西黑磚窯的奴隸工,這是愛國 教育還是反愛國教育?至於中國央視新聞每天類似中共頭目起居注式的報導,是令港人對中共頭目更尊敬,還是呵欠頻頻而厭倦?
高談國民教育的人士,又提出國民教育的重點要放在國史與國情教育上。談到國史, 應怎樣述說反右、大躍進、文革、六四的歷史?中國的教科書尚未能討論出一套既不 違背事實又能自圓其說的當代國史,難道香港的國史教育竟有此本事可以在謊言基礎上宣傳愛國?
至於國情,說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的「民主選 舉」,中國特色的人民的言論、集會、結社自由,中國特色的假包子、假新聞和假 假新聞。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日前強調,香港的普選模式,一定要符合中國 國情。大概所要符合的,就是中國憲法的「民主選舉」,也就是中國特色的普選。 國民身份,愛國情操,其實毋須教育,中國人本來就有,從百年前的楊衢雲、孫 中山以來,愛國志士就將國家與執政集團分開,這才是胡匪錦濤所說的薪火相傳的「愛國」傳統。已故儒學大師徐複觀生前說的一席話,正是香港的親中「愛國者」的座右銘,他說: 「一定要把國放在黨之上,党有功有過,國無功無過,一切的罪惡不能說是國家的 罪惡,一切的錯誤不能說是國家的錯誤。不論國家怎麼樣,我愛國是問心無愧的。 國家越困窮我越愛。現在你把黨放在國家之上,先愛我,你才算愛國,我愛你愛哪 一點呢?」
只要中國當局一天未能把國放在黨之上,那麼為免與楊衢雲薪火相傳的愛國傳統有衝突,為免產生反效果,筆者建議在香港的國民教育應該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