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染紅
香港亞視今年五月十二日發布股權變動訊息,宣布引進中信國安集團公司,持股二十二.二二%,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控股三十%的亞視行政總裁陳永棋現為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控股四十%的最大股東劉長樂(鳳凰衛視最大股東)也是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均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
鳳凰衛視部分,中國移動集團六月八日宣布以十二點八億港元,向媒體鉅子梅鐸旗下的星空傳媒收購鳳凰衛視十九.九%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鳳凰衛視是少數獲得中國部分地區衛星訊號落地權的外國媒體,梅鐸多年來欲藉此打開旗下星空衛視在中國的市場,卻因中國對媒體的嚴格限制而不斷虧損,只好藉釋出股權,引進屬於中國國家控股公司的中國移動,拓展在中國的市場。
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所屬的香港電訊盈科公司,在二○○○年即為擴展中國市場,引進中國國務院所屬的中國網通集團,持股約二十%;今年六月十六日傳出美、澳財團競購電訊盈科希望做為進軍中國市場跳板,卻遭中國網通反對,引發國際資金與中資股東的衝突。
力抗壹傳媒 東方向左靠
香港蓬勃發展的媒體產業,在九七中國併吞香港後,不但有遭「染紅」的危機,言論尺度與自由也日漸窄化,連曾被視為親台報章的東方日報,都為了市場競爭而逐漸「親共」。
香港平面媒體兩大龍頭為東方報業與壹傳媒集團,東方報業集團旗下報紙有發行量第一的東方日報及太陽報,創立迄今一直由馬惜珍家族掌控。壹傳媒在香港則有蘋果日報、壹週刊、壹本便利等,皆為黎智英創辦。
在壹傳媒創辦蘋果日報前,東方日報因馬氏家族與當時的台灣國民黨政權關係良好,一直被視為親台報章。後來,東方報業集團為了與被視為「右派報章」的蘋果日報抗衡,在政治敏感的報導上,立場逐漸「親共」,專門發表攻擊香港泛民主派及親泛民主派人士的文章,因而在近期被歸類為「左派報章」。
由於東方報業集團立場「親共」,普遍獲得中國官方認同,因此東方集團的報紙已獲准在中國發行。反之,壹傳媒在香港被視為少數敢批評政府的媒體,立場也傾向泛民主派,「自由市場」更是其在社論最常被探討的主題,因此壹傳媒的報刊皆被禁止在中國發行。
在電子媒體方面,則是TVB獨大,TVB也是目前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傳媒;TVB旗下的兩個免費電視頻道:翡翠台及明珠台,目前在中國廣東九個城市落地。
在廣東播出的TVB翡翠台頭條新聞,或明珠台清晨五點錄播的台灣TVBS-NEWS夜間新聞等,都會被換上當地電視台預先錄製的「香港政府宣傳短片」,TVB一貫的「新聞自由」,顯然無法被中國接受。
中國打壓 名嘴被迫封咪
1997年中國併吞香港後的香港媒體經營環境出現若干結構性變化,最根本者乃中國政府所能容忍的言論尺度有限,且視媒體為一重要陣地,不容異議者安側。其次,許多香港媒體經營者因商業利益倒向中國,進而附和官方言論,如與中國政府有直接關係的財團購併媒體,或香港媒體經營者本身在中國有商業利益,形成自我審查意識。整體而言,香港言論市場原有的多元性大幅退步,言論自由明顯受限。
隨著中國政府在九七前後或明或暗地介入香港政局,媒體無可避免地也成為政治角力的場域,北京除對港人灌輸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外,也引進對媒體政治的觀點,視媒體為兵家必爭之地,言論交鋒為敵我分明、水火不容的零和權力遊戲。二○○四年,香港廣播界名嘴鄭經翰和黃毓民先後受到暴力威脅,被迫宣佈「封咪」(咪指麥克風),便是北京當局不擇手段打壓香港言論自由的顯例。
由於港人習慣使然,電視言論尺度趨於保守,政論於是以廣播為主要戰場。但在鄭經翰、黃毓民等經常批評時政的名嘴被迫封咪後,廣播的批判火力已大減。
鄭經翰在香港商業電台主持的「風波裡的茶杯」原為該台最受歡迎的節目,其論政矛頭主要針對特區政府,為低下階層抱不平,被譽為「人民喉舌」與「十點前特首」(他的節目在上午十點結束)。黃毓民長期從事媒體的政治評論,也從事新聞教學,反共立場鮮明。鄭、黃兩人均以言詞犀利著稱,聽眾頗多,影響力不可小覷。兩人除了敢言、勇於挑戰權貴外,也擅長發動組織力量向政府施壓,常令當局面目無光。
在董建華主政下的香港,鄭、黃自不為當局所喜,港府備受批評也導致北京顏面無光,因而決定拿兩人開刀。首先利用黑道大亨出手,派手下至鄭經翰與友人合資的公司,和黃毓民經營的牛肉麵店潑漆示警,後於尖沙嘴圍毆黃毓民。鄭經翰則曾在一九九八年遭人連砍六刀重傷,至今仍未破案。
接著,電台出面逼退,以合約問題為由關掉節目。然後,香港的「愛國媒體」開始散佈鄭、黃兩人欠債或逃漏稅等涉及人品的負面新聞,企圖破壞兩人的公眾形象,轉移問題焦點。在家人也受到警告後,鄭經翰在五月三日宣佈請假「封咪」;黃毓民則因自己與家人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迅速離港。